Physical Address
304 North Cardinal St.
Dorchester Center, MA 02124
Physical Address
304 North Cardinal St.
Dorchester Center, MA 02124
”
做外贸的朋友们应该都深有体会,最近两年在国际站上做买卖真是越来越不容易了。就拿我上个月遇到的情况来说吧,明明产品图都是自己拍的,突然就收到平台通知说图片侵权。更气人的是,店铺权重直接掉到谷底,买家根本搜不到我们的产品。这种“哑巴吃黄连”的憋屈,相信不少同行都经历过。
有次和做汽配的老张聊天,他说自己店铺莫名其妙被扣了12分,全年流量直接腰斩。后来才发现是产品描述里用了某品牌的缩写词,这就像“走路踩到隐形地雷”,根本防不胜防。现在大家见面打招呼都变成:”今天你被扣分了吗?”
要说最坑爹的,要数那些“躺枪式”违规。我有个朋友卖手机壳,就因为图案里有个米老鼠的剪影,整个店铺被屏蔽三天。你们说,这种擦边球谁能百分百避开?现在我们都养成了习惯,上新前要把产品图放大十倍检查,生怕藏着什么隐藏的商标元素。
不过话说回来,吃了几次亏之后,我也摸索出些门道。比如收到侵权通知千万别急着认罚,先看看是不是误判。上周刚帮隔壁办公室的小李申诉成功,他们那个案例特别典型…(想知道具体怎么操作的?后面我会详细说)
最近和同行交流发现,大家现在都成了“惊弓之鸟”。有位做箱包的老客户更夸张,每次修改产品信息都要拉上运营、美工、法务开三方会议,生怕哪个环节出纰漏。要我说啊,这侵权问题就像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,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落下来。
说到国际站运营最头疼的事,侵权问题绝对能排进前三。上周和老张喝茶,他刚因为用了网上下载的产品图被扣了分,气得直拍大腿。其实不止是他,我身边做国际站的同行十有八九都在这件事上栽过跟头。
阿里这次是真的动真格了!我亲眼见过有商家因为重复侵权直接被封店,就像去年双十一前突然消失的那几家大店。他们的扣分系统也够狠的,每个违规记录都要挂足365天,就像在你店铺门口贴大字报似的。更可怕的是这些扣分会像滚雪球一样积累,要是连续踩雷,等着你的可能就是店铺搜索排名暴跌甚至关门大吉。
记得去年有个做蓝牙耳机的朋友吗?他就是在产品描述里不小心用了某个品牌的专利词,结果第二天产品链接全灰了。你猜怎么着?平台连改过的机会都不给,直接扣分+下架三连击。现在他每次写详情页都要拿着放大镜查商标库,生怕再碰到雷区。
说句大实话,现在做国际站就像在雷区跳舞。有次我上传了个自己拍的产品视频,背景音乐用了半首流行歌,结果被系统识别成音乐侵权。幸亏只是警告没扣分,现在想起来还后怕。所以啊,建议各位在上架新品前,最好先到商标查询网站转一圈,宁可多花半小时检查,也别等扣分了再后悔。
咱们做跨境的都知道,国际站商家最头疼的就是侵权问题。我有个朋友上周刚收到通知,店铺突然搜不到了,仔细一查才发现是产品图用了别人的版权素材。这可不是个例,很多新手卖家都在这栽过跟头。
说到侵权,大家最怕的肯定是扣分。有些同行一年被扣了十来分,店铺权重直接掉到谷底。常见坑点主要有这几类:普通知识产权侵权就像定时炸弹,可能哪天突然就爆雷;严重侵权更可怕,碰到就直接扣6分,相当于全年推广白做。国际站隔三差五还会搞抽样检查,我之前有个爆款链接就这么被下架的。
图片盗用这事特别容易中招,很多新人以为从官网扒图就没事。其实平台有专门的图片指纹检测,去年双十一前大排查,光我们圈子就有十几家店被警告。商品信息滥发也是个隐形雷区,比如重复铺货或者堆砌关键词,系统自动识别到就是3分起步的处罚。
有次我遇到个哭笑不得的情况,客户自己提供的设计图居然带着别家logo,幸亏发现得早。建议大家上传产品前一定要用在线检测工具扫一遍。收到侵权通知也别慌,及时下架+准备授权证明,处理得当还能申诉回来。
说到底,预防才是关键。我现在所有产品图都自己拍,虽然麻烦但睡得踏实。商标词提前在WIPO官网查清楚,外观专利更要留个心眼。记住啊,别等扣分了才后悔,这些坑咱们能避就避!
在国际站运营过程中,图片侵权和商标词侵权就像两个隐形炸弹,稍不注意就会让店铺陷入危机。上周刚遇到个朋友哭诉,因为用了张网图被扣分,店铺流量直接腰斩。今天咱们就聊聊遇到这类问题该怎么应对。
收到侵权通知千万别慌!我通常会第一时间去后台查看违规详情页,这里藏着救命线索。比如去年有个案例,某商家收到图片侵权通知,仔细核对发现是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图有问题,及时下架后避免了更严重后果。记得要保留好原图拍摄数据和设计过程稿,这些在申诉时比口头解释管用多了。
要是确实用了别人的商标词怎么办?有次我误把行业通用词注册成商标,结果被系统抓取。这时候商标注册证书就是护身符,但要注意证书上的使用范围是否包含实际应用场景。授权书更是要具体到产品型号和使用期限,含糊的授权文件根本过不了审。
说到授权凭证,这里有个血泪教训。之前合作过的工厂提供的电子版授权书居然没有骑缝章,白白耽误两周申诉时间。现在我都要求合作伙伴提供带防伪码的纸质授权书,扫描存档时还要拍视频佐证。建议大家可以在货客网下载标准模板,避免格式错误。
其实预防才是关键!我现在养成的习惯是:上传图片前先用Google反向搜图检查一遍,商标词提前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官网查册。最近发现个神器——阿里原创保护平台,提前备案设计稿能省去很多麻烦。记住,侵权处理就像救火,准备工作做足了,真遇到问题时才不会手忙脚乱。
说到侵权防范啊,最让我头疼的就是商标品牌词这个雷区。记得去年有个朋友在商品标题里不小心用了‘类似iPhone’的描述,结果直接被系统抓取扣分。现在我每次上传产品前,都会拿着品牌查询工具仔细核对,像侦探查案似的把关键词筛三遍。这里给大家支个招:遇到拿不准的词汇,不妨用‘智能设备’代替‘XX同款’这类模糊表达,既专业又安全。
说到外观专利这块,我可吃过不少暗亏。有次照着热销款改了五处设计,结果还是被判定侵权。后来学聪明了,新品开发时都会拉着设计师做‘大家来找茬’游戏——要求至少有七处明显差异点。就像这个产品图,我们在把手弧度、卡扣位置这些细节上都做了独特处理。
图片侵权这事儿真不能抱侥幸心理!上周还有个同行因为用了网图当主图,整个链接都被下架了。现在我团队都养成条件反射了:拍摄新品必搭道具布景,修图必加专属水印。要是实在需要素材,宁可花半天在免版权图库慢慢淘。你看我们最近的产品实拍图,连背景纹理都是专门设计的。
有卖家问过:‘我明明拿到授权了怎么还被判侵权?’这里要划重点——授权文件必须包含销售区域、平台、有效期这些关键信息。之前合作过的某品牌,就因为授权书没写明‘适用于阿里巴巴国际站’,害我们白折腾半个月。建议大家建立个授权档案库,临近到期前两个月就设置提醒,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