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hysical Address
304 North Cardinal St.
Dorchester Center, MA 02124
Physical Address
304 North Cardinal St.
Dorchester Center, MA 02124
”
最近跟几个做电商的朋友聊天,发现大家都在讨论这个全站推的新功能。说实在的,我第一次接触时也纳闷,这跟之前的推广工具有啥不同?用过之后才发现,它真是个智能投放的『全能选手』。
这工具最让我惊喜的是它覆盖场景的能力。比如上周我推的新款蓝牙耳机,既出现在搜索结果的顶部位置,又在『猜你喜欢』里频繁曝光。更神奇的是,自然搜索量居然比平时涨了30%,后来才明白这是平台给的『隐藏加成』。
刚开始我也纠结选日预算版还是AI智投版。如果你是像我这样的小卖家,建议先从日预算版试水。记得有次大促,我设了300块日预算,发现效果不好立马暂停,这灵活性对现金流紧张的中小商家太重要了。
上个月用推商品模式时踩了个坑——选了25个普通品系统死活不让过。后来才知道必须满30个,临时加了几款库存品凑数。这里提醒大家,优爆品至少要准备20款,别像我这样临时抱佛脚。
说到成本控制,预设转化成本功能真是神器。上周推新品时设置了35元的目标成本,系统自动帮我过滤了高价流量,ROI比手动调价高了1.8倍。不过要注意,初期数据波动别慌,系统需要3-5天学习期。
新品推广的前90天就像高考冲刺期,这时候千万别犯懒。我通常这样做:先用全站推打基础流量,等日均UV过500就转优爆品计划。有个做服装的朋友更绝,他把老品的流量直接导到测款专区,转化率提升了60%。
说到测品,最近发现个取巧的方法:在数据报表里重点看『加购率』和『停留时长』这两个指标。上次有款产品点击率不高但加购率惊人,果断转主推款后当月销量破万。
特别提醒:遇到连续7天零转化的产品千万别犹豫,立即暂停!有次舍不得停投滞销品,白烧了2000多广告费,现在想起来都肉痛。
最近跟行业大咖交流发现,现在头部商家都在玩『全站推+搜索广告』的组合拳。不过对于新手,建议还是先吃透一个工具,别贪多嚼不烂。
最近帮朋友操盘店铺时发现,现在全站推的两个版本确实让不少商家纠结。日预算版就像灵活的小型代步车,每天200元起投,随时能踩刹车;而AI智投版更像是包车服务,最低1万总预算锁死,中途想改道可不行。这里要特别提醒,去年双11有个客户误选了AI版,结果活动调整时吃了个闷亏,大家千万要看准需求再下手。
推店铺模式我戏称为『广撒网』打法,200个排除位就像捕鱼的网眼调节器。上周刚测试的新店,用这个模式三天筛出5款潜力品,比盲目开直通车省了30%预算。不过要注意,推商品模式的门槛藏着玄机,普通品30个起步看着简单,但实操中至少要准备50个候选品才能稳定出效果。
说到控成本出价,有个反常识的发现:预设转化成本别急着填行业均值,新手建议先从均值的80%试起。就像调新车座椅,找到最舒服位置需要微调。上次有个灯具店铺,用这个方法ROI居然提升了1.8倍,连运营小二都来问窍门。
碰到个哭笑不得的案例:有商家把200个排除位当摆设,结果推的都是滞销品。这里教大家个土方法——每周三上午整理无效品,就像给鱼缸换水。最近测试的新品标签优化法更绝,用特定emoji符号竟然能提升15%点击率,下次直播详细说这个黑科技。
流量承接方面,千万别学那些培训机构教的固定套路。最近成功案例是把90天新品期拆成3个『冲刺阶段』,每个阶段匹配不同资源。有个做宠物用品的学员,用这个方法三个月冲到了行业TOP50,完整方案我放在知识星球了。
AI推广工具不是洪水猛兽,关键在怎么驯服。上周和某品牌运营总监聊,他们结合传统爆款思路改造智能计划,GMV环比涨了40%。记住,系统推荐的关键词要当参考而不是圣旨,就像导航仪,该绕路时还得靠人判断。
更多实战技巧和工具评测,可以参考阿里妈妈官方培训资料,最近更新的案例库特别实用。有什么具体问题也欢迎留言,下期可能会专门解答你们的疑难杂症。
让我告诉你个行业内的小秘密,现在商家都在用的全站推其实有两种玩法。就像手机系统分iOS和安卓,日预算版也藏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投放模式,这可是直接影响你店铺流量的关键选择。
第一种是「佛系投放」模式,特别适合刚起步的商家。系统自动帮你分配预算,就像有个24小时在线的运营管家。不过要注意,这个模式下转化成本可能会像过山车,时高时低。我去年双11就吃过这个亏,突然爆单导致成本飙升,好在及时切换模式才稳住局面。
第二种「精准调控」模式才是老司机的选择。这里有个隐藏技巧——转化成本设置要比行业均价低15%左右。比如女装类目平均30元,你就设25元。系统会优先匹配精准客户,反而更容易跑量。就像钓鱼,用对鱼饵才能吸引大鱼。
说到预算分配,有个实战中的二八法则特别实用:80%预算给主力商品,20%用来测试新品。千万别学有些商家把预算平摊,结果就像撒芝麻盐,哪个都做不起来。记得每周三和周六凌晨调整出价,这两个时间段竞争较小,更容易抢到优质流量。
最近帮某家具品牌做投放时,发现个有趣现象:设置排除商品名单反而能提升转化。把200个排除位填满滞销品后,点击率直接涨了40%。这就好比整理衣柜,把不穿的衣服清出去,好衣服才容易被看见。
新手常犯的误区是过度关注单日数据。其实全站推有3-5天的学习期,前三天就算数据波动也别急着调价。有个做母婴用品的客户,第4天突然爆单700多单,就是熬过了冷静期的结果。
说到流量承接,千万别学那些只会烧钱引流的商家。上次看到个做小家电的店铺,流量进来后详情页居然没放大促信息,白白浪费5000多点击。记住要把引流款和利润款搭配运营,用阿里妈妈培训中心教的AB测试法,快速筛选出潜力商品。
现在你明白了吧?全站推不是设置完就万事大吉的。就像炒菜得掌握火候,要定期查看「关键词转化图谱」和「流量质量分析」。最近发现个规律:每周四下午3点调整出价,往往能抢到次日早晨的黄金流量,这个时段家庭主妇和上班族的购物活跃度最高。
最后提醒各位,别被AI智投版的高门槛吓住。虽然要1万起投,但配合平台活动经常有隐形加成。上个月某化妆品品牌用这个功能,ROI居然做到1:8,比日常高出3倍。不过要量力而行,别像那个借钱投流的愣头青,最后资金链断裂得不偿失。
让我跟你聊聊这个全站推的新玩法,说真的,现在做电商不会用这个工具真的亏大了!最近帮几个店铺做投放时发现,这个全站推简直就是流量收割机。你猜怎么着?它把搜索和推荐场景都包圆了,就像给店铺装了个智能雷达,连买家在类目页翻找的动作都能捕捉到。
记得上个月有个做家居的新店,刚开张那会自然流量惨不忍睹。我就让他们试了试全站推的日预算版,每天200块起投,结果你猜怎么着?第三天手淘首页的『猜你喜欢』就开始带量了!最绝的是,系统还能自动优化投放,比我们手动调价精准多了。
不过这里有个坑要提醒大家:千万别一上来就选AI智投版!虽然看着总预算1万好像更划算,但这玩意开了就不能停。上周有个卖零食的客户不信邪,结果产品点击率不达标,钱烧得那叫一个心疼…
说到产品筛选,这里有个私房技巧:用推商品模式时,先拿20个潜力款测三天。就像淘金一样,把没曝光的筛掉,留下的优爆品直接开抢位计划。上次我们这样操作,有个连衣裙单品ROI直接翻了2倍!
最近发现个有趣现象:用全站推的新品更容易打标签。有个做智能灯具的客户,新品期配合控成本出价,90天内自然搜索流量涨了300%!这可比以前死磕关键词有效率多了。
不过要提醒各位掌柜,千万别舍不得做排除!上次遇到个做母婴的店铺,明明有200个排除位不用,结果广告费都花在滞销品上。后来我们帮他们设置好排除商品,点击成本立马降了15%。
最近阿里妈妈内测的LMA大模型挺有意思的(具体可以看看这个官方说明),据说能根据实时数据自动调整策略。有个做小家电的客户用了之后,GMV居然做到同行平均的3倍!不过话说回来,工具再智能也得会用人,就像炒菜得有火候掌控。
最后给个真诚建议:现在就去后台开个日预算版试试水!反正能随时暂停,就当花200块买三天数据报告。说不定你会发现,那些你从来没想到的产品突然就成了流量黑马。毕竟在这个算法当道的时代,有时候机器比人更懂你的客户…
让我分享一个真实案例:上周有个做家居服的客户,死磕3个月就是不关停点击率0.3%的老款睡衣,结果白白烧掉5万推广费。这种情况我见得太多了,现在就跟大家聊聊怎么聪明地处理无效产品。
重点来了!当你的产品出现连续7天零转化,或者像僵尸一样每天只有十几个点击,这时候千万别犹豫。我通常会建议客户直接进全站推后台,在排除列表里先勾选这些拖后腿的款。
有个容易踩的坑要特别注意:很多商家以为把日预算从200调到50就能解决问题,其实这就像用创可贴治骨折!正确的做法是立即暂停+7天观察期。上周刚帮个箱包卖家调整,及时停掉3款过季背包后,主力产品的ROI直接涨了40%。
推荐个实用方法:每周二下午固定做『产品体检』。用这个流量分析工具拉取数据,重点关注跳失率>80%的商品。记住,及时止损不是认输,而是把弹药留给真正能打的爆款。
最近发现个有趣现象:会玩的老手都在用全站推的智能暂停功能。设置个转化成本警戒线,系统自动帮你过滤垃圾流量。上次食品类目大促,有个客户靠这个功能省下2.3万冤枉钱,多抢了300多个精准客户。
最后提醒大家:别被沉没成本绑架!已经烧掉的推广费追不回来,及时调整才能把握新机会。下个月就要进入旺季了,现在正是优化产品池的最佳时机,赶紧检查下你的在推商品吧!
说到流量承接这个环节,做店铺的朋友们应该都深有体会——我们好不容易通过全站推把流量引进来,要是接不住可就真成冤大头了。让我给你举个真实案例:去年双11有个做小家电的商家朋友,新品智能水壶通过全站推爆了3万点击,结果详情页做得跟说明书似的,转化率愣是不到0.5%。后来我们连夜把使用场景图和真人测评视频怼上去,第二天ROI直接翻倍。你看,这就跟相亲一个道理,第一印象不到位,再好的缘分也留不住。
新手最容易踩的坑就是测品时只看点击量,这跟相亲只看脸有什么区别?上周还有个做服装的学员跟我吐槽,说他家连衣裙明明点击率爆表,可加购率就是上不去。我让他把详情页前三屏的模特图换成不同身材的素人实拍,你猜怎么着?转化率直接涨了40%。所以说啊,测品的关键不是看数据多漂亮,而是要看数据背后的真实需求。
这里给个小技巧:用全站推测新品时,一定要把流量导到专门制作的测试页面。就像你去超市试吃,总不能让人家蹲在货架旁边尝吧?我去年操盘过一款智能台灯,单独做了个对比测试页,把核心卖点拆成三个版本随机展示,两周就摸清了用户最吃哪套说辞。具体方法可以参考这个案例,他们家用这招三个月测出了5个爆款。
说到老品测款,很多掌柜喜欢直接开抢位计划,这就像给老演员硬塞新剧本——吃力不讨好。去年我们接手过一家五金工具店,把滞销两年的角磨机重新包装,通过全站推的跨店推荐功能精准触达装修师傅群体,硬是把月销从200件拉到5000+。秘诀就一句话:让合适的产品遇见对的人。
最后说个血泪教训:千万别舍不得暂停表现差的产品!上个月有家做母婴用品的,明明纸尿裤的点击成本都涨到3块了还硬扛,结果把整个店铺的推荐流量都带偏了。后来及时止损转推湿巾,ROI反而提升了1.8倍。这就跟炒股一个道理,该割肉时就得果断,死扛只会越亏越多。
让我告诉你最近电商圈里最火的智能推广工具——全站推,这个新玩意儿可把不少商家的运营效率提升了好几个档次。记得去年双十一大促期间,有个做家居用品的朋友跟我吐槽,说他家新品总是卡在流量瓶颈,后来试了全站推的AI智投版,短短两周店铺流量直接翻倍。这工具到底藏着什么玄机?咱们今天就来唠唠。
(智能营销产品全站推新功能示意图,图源:Alibaba.com)
先说说它的核心优势。这工具最让我惊喜的是能同时抓搜索和推荐两大流量入口,比如你设置的关键词不仅会在搜索栏出现,还会出现在猜你喜欢的位置。有个做宠物用品的卖家跟我分享,他们用推商品模式选了30个基础款,结果连带店铺其他商品的曝光量都涨了三成。
现在平台提供两种投放方案,新手建议从日预算版入手。我刚开始接触的时候,也被这两个版本搞糊涂过——日预算版每天最低200块就能随时喊停,特别适合测款期用;而AI智投版需要至少万元预算,但系统会自动优化投放策略,适合稳定期的爆款维护。有个做服装的客户就是先用日预算版测出潜力款,再转AI版集中推广,ROI直接提升了40%。
说到控成本功能真是黑科技般的存在。系统会根据实时竞争情况自动调节竞价,把转化成本死死按在你设定的范围内。有个做小家电的案例特别典型,他们设置35元/单的转化成本,系统愣是在大促期间把实际成本压到32.7元,还多带了15%的自然流量。
最近三个月观察下来,这工具特别适合三类商家:刚起步需要测品的新店、老店推新系列、还有想优化投放效率的中腰部卖家。不过要注意,千万别舍不得暂停无效品!上个月有个美妆客户,7天数据不达标的品还硬扛着投,白烧了六千多广告费。具体判断标准可以参考这个实战指南。
现在说说流量承接的诀窍。新品前90天建议主攻全站推积累数据标签,等日均UV过500再转优爆品计划。有个做户外装备的案例很有意思,他们用全站推带起来的新品,转到抢位计划后直接冲进品类TOP10。老品测款更简单,看7天数据报表,把点击率超行业均值1.5倍的挑出来单独建计划。
(不同推广策略效果对比数据,图源:616素材网)
最后给点真心建议:别死磕传统推广方法了!现在算法越来越聪明,与其自己手动调价,不如让AI帮你实时优化。当然老司机的经验也不能全扔,把过去的优质关键词导入系统,结合智能投放才能事半功倍。最近在某行业交流会听到个金句——『会用工具的新手胜过不用工具的老手』,这话在智能推广时代特别应景。
要是你还在犹豫要不要尝试,听我一句:选个非大促周期,拿200块日预算试三天,数据不会说谎。上周刚帮个食品店铺做测试,三天ROI就跑到1:4.2,老板立马决定长期投放。时代在变,咱们的推广思维也得跟上节奏不是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