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hysical Address

304 North Cardinal St.
Dorchester Center, MA 02124

如何招到阿里运营熟手?

作为过来人,我特别想跟各位老板们分享个实用经验。记得上个月面试那个自称有3年国际站运营经验的求职者吗?我特意提前半小时翻看他简历里提到的三家店铺,结果发现其中两家根本搜不到!后来通过企业查询平台和行业交流群辗转问到真实网址,你们猜我后来发现了什么?原来他所谓的”百万询盘店铺”实际运营期只有三个月!

简历筛选技巧

现在每次面试运营岗,我都会像侦探查案似的做准备工作。先把候选人提到的店铺名称逐个记录,通过国际站站内搜索、企业信用公示系统、甚至行业交流群多渠道验证。有次遇到个说运营过母婴类目TOP10店铺的,我直接让助理用第三方数据工具调取该品类近三年的排名变化,当场就发现时间对不上号。

建议大家别嫌麻烦,现在市面上至少有三成运营简历存在注水情况。我通常会边看简历边打开国际站APP,现场让候选人解释店铺某个版块的设计思路。上周就遇到个有趣案例:有位姑娘简历里写着”操盘过年销售额500万店铺”,结果现场让她调出手机里的店铺后台,连基础数据看板都找不着,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吧?

在面试有经验的运营时,我最喜欢从他们操盘过的店铺效果聊起。记得去年面试一位自称『金牌运营』的应聘者,我上来就问:『你之前带过什么类目的店铺?接手前后星等级有没有变化?』结果对方支支吾吾说数据记不清了,这种明显就是水分太大。

咱们看店铺效果可不能光听对方吹牛,要像侦探一样深挖细节。比如主营产品的询盘转化率,我会要求对方展示后台数据截图——这里有个小窍门,真正的老手都懂用『访客详情』功能交叉验证询盘真实性,那些刷出来的假数据根本经不起推敲。

店铺数据分析截图

日常工作的提问最能暴露真实水平。上周面了个小伙子,问起直通车调整频率,他张口就是『每周三调一次关键词』。我接着追问具体怎么选词,结果漏了馅——真正的运营会根据产品周期灵活调整,哪会死守固定时间?

最容易被忽略的是和业务团队的配合情况。有次遇到个运营大谈自己多么精通数据,结果问起和业务员对接方式,居然说『他们报需求我照做就行』。这种单打独斗型的运营,再厉害也带不动团队。好的运营应该像交响乐指挥,既要懂乐器(平台规则),更要会协调各部门节奏。

团队协作示意图

说到这里可能有人要问:这些考察点是不是太细了?但你想啊,现在市场上自称『阿里运营专家』的没有一万也有八千,不把每个环节问透,怎么敢把店铺交给陌生人?下次面试不妨试试我这三板斧,保管能把真金白银的运营人才筛出来。

说到运营基本功,咱们得从关键词这个”命根子”聊起。我常跟新来的运营说,找关键词就像淘金,既要会用阿里后台自带的数据管家阿里指数这些现成工具,也得会翻墙去Google Keyword Planner挖宝。记得上次有个运营小哥,愣是用Instagram的热门标签找到了三个爆款关键词,你说神不神奇?\"关键词工具\"

再来说说直通车这个烧钱的主,新手和老手的玩法差得可不是一星半点。基础操作无非就是调价、加词这些常规动作,但真正的高手会把人群标签玩出花来。上周我盯着一个运营调整地域定向,硬是把点击成本压低了30%,这手法没个三年实操经验真拿不下来。\"直通车优化\"

选品这事说起来玄乎,其实有迹可循。去年我们靠反向分析TOP10店铺的流量结构,愣是挖出两个冷门蓝海产品。具体怎么操作?这里就不展开说了,之前专门写过一篇选品秘籍,有兴趣的可以去翻翻看。不过提醒句实在的,现在选品不结合TikTok热点还真玩不转,这年头做运营的要是没点网感可不行。

说到考察运营对新规的敏感度,这可是我面试时最爱挖的坑。去年面过个小伙子,张口就说”规则嘛等遇到再看”,当时我就默默给他画了个叉。真正的好运营应该像猎犬嗅到肉香那样,对平台新规保持敏锐嗅觉。

阿里国际站规则变化

记得阿里国际站去年调整搜索排序规则那次吗?有个精明的运营提前两周就开始优化商品属性标签,等新规落地他们店铺流量直接翻倍。这就是高阶选手的厉害之处——不仅能快速消化新规,还能从平台政策变动里嗅到商机。

我通常会问:”最近国际站哪条规则调整让你最头疼?”要是对方支支吾吾说不上来,基本可以判定是青铜玩家。真正的高手能如数家珍:从星等级评分标准变化,到RTS品准入规则收紧,甚至能预测下一步可能调整的领域。

电商运营分析

有个运营曾给我深刻印象,她说观察到平台在推直播版块,果断建议老板把详情页视频时长从30秒延长到2分钟。结果当季度询盘转化率提升40%,这就是吃透平台风向的典型操作。所以说啊,看人准不准,就看他能不能把冷冰冰的规则变成热腾腾的流量。

你们有没有遇到过特别会”读心术”的运营?欢迎在评论区聊聊,下次面试说不定就能用上这些鉴别技巧~

运营人必备的这两个特质,我面试时特别爱挖

跟同行聊天时发现个有趣现象:很多老板招运营总盯着数据看,但真正能长期合作的熟手,往往赢在思维方式和职业态度上。就拿上周面了个五年经验的姑娘来说,简历上店铺数据挺漂亮,但让我当场拍板的其实是这两个细节。

运营思维导图

你们猜我必问的送命题是什么?不是GMV增长幅度,而是「如果让你用三个步骤提升店铺转化率,你会先动哪块蛋糕?」这问题就像照妖镜,数据刷子会急着列各种推广工具,真正的操盘手则会从用户路径说起。有个小伙子当时就画了张流程图,把从关键词布局到客服话术的关联点说得明明白白,这种结构化思维才是我们要找的「人形决策系统」。

团队讨论运营方案

说到热爱这个事,我可太有感触了。去年带的新人里成长最快的那个姑娘,面谈时眼睛发亮地跟我聊她自学的爬虫工具,虽然技术不成熟,但那份折腾劲就像刚入行的我。反观有些简历光鲜的老油条,聊起最新国际站规则调整居然支支吾吾,这种吃老本的心态真带不动。

建议大家面运营岗时多留心这些软素质:让候选人拆解个具体问题,看他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,还是能像剥洋葱般层层展开;聊聊他业余怎么充电,是刷短视频消遣,还是自发研究新玩法。这两个特质到位了,数据提升就是水到渠成的事。对了,你们在招人时还看重哪些隐藏技能?欢迎来唠唠~

留下评论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